年
月
事件
1940
1
大榮商事合資會社在員林街成立,主要香料及精油製造販賣,代表人蕭潭等。
4
豐島工業株式會社在豐原成立,主要生產橡膠品及鞋類製造販賣,代表人黃啟書。
9
日本香料株式會社購買台北松山櫻井鑄鋼所8000坪土地設立之台北工廠開工,1942年4月完成,主要生產香茅油做為肥皂香料或防臭劑。
臺灣紙業株式會社在仁德庄成立,主要紙類製造販賣,代表人王寶珠。
10
新亞香料株式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橘油及枸櫞酸製造,代表人徐坤泉。
小川香料將大湖農場、魚池實驗農場加上員林工廠合併,正式設立小川香料株式會社。
11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台北製革工場完成開工,以製造豬皮革為主。
臺灣興亞製紙合資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和紙塵紙製造販賣,代表人李清霖。
吳川、吳文統兄弟在桃園創立大東興業,製造葡萄糖、水飴、食用醋等。
蔡文道與蔡戲父子創立合源製紙工業所。
曾田香料將台北出張所、台北工廠與馬武督蒸餾所合併,設立台灣曾田香料有限會社。
1941
南邦ゴム工業株式會社在板橋街成立,主要做合成橡膠,代表人許丙丁。
3
由旭電化、高砂化學、帝國人絹合同出資在新竹設立台灣有機合成株式會社。(但未建設完成,二戰就結束,僅完成製造丙酮、丁醇及酒精的醱酵工廠。)
武田設立台灣武田藥品會社,資本額100萬。
5
東石物產加工株式會社在東石成立,主要製造油類肥料,代表人林西文。
8
旭電化在高雄工場開始電解工業鹽生產金屬鎂。
新高商事有限會社在台中市成立,主要為香料原料類製造買賣,代表人巫甲。
1942
佳里油肥株式會社在佳里成立,主要做油類肥料的製造及買賣,代表人徐清吉。
曾文油脂合資會社在麻豆成立,主要為油脂的製造與販賣,代表人盧添德。
山之內製藥株式會社在台北設出張所,隔年2月升格為支店。
12
陳有福在台北港町設台灣粉末生藥製造有限會社,為粉末生藥製造及生藥加工工廠。
臺灣粉末生藥製造有限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粉末生藥製造及生藥加工,代表人陳有福。
臺灣肥料株式會社在高雄設立規模最大的硫酸及過磷酸鈣製造工廠,合計約可生產6萬噸磷酸肥料。
1943
台灣窒素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成立者以日本窒素工業會社為主體,將日本舊設備移到中和準備製造氮肥,但準備中二戰就結束,戰後由台肥公司接收。
花王成立台灣花王有機株式會社,資金日幣200萬圓,11月舉行台灣花王有機(株)試車典禮。
日本花王石鹹會社以資本300萬到台灣設立台灣花王有機株式會社,工廠設於台中沙路大日本製糖的舊工廠內。
6
武田製藥增資50萬在台東設工廠,1944年在苗栗設製藥工場。
東亞工業有限會社在新竹市成立,主要做紙類加工,代表人李維鄒。
臺灣生藥加工工業有限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做生藥加工,代表人謝銘鐘。
臺灣文紙工業株式會社在台南市成立,主要為臺灣文紙工業株式會社,代表人張順泉。
合名會社東亞化學工業所在台北成立,主要生產代用固形肥皂,代表人鄭火枝。
泉和藥行合資會社在二林街成立,主要醫藥品販賣藥草栽培,代表人洪鈴。
因戰局影響,島內醫藥品供給減少,15名各地藥劑師計畫籌資19.5萬組織南方製藥株式會社,承購原由林太郎在台北東門的南日本製藥研究所,欲以島產自給方式來因應。
鹽野義製藥在高雄建設處理金雞納皮的工場。
1938年設立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嘉義化學工廠獨立為臺拓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鐘淵曹達在台南的工場開始生產氯氣。
1944
2
日本油脂系的台灣油脂與台南的台灣油脂工業合併,日本油脂系持股占60%以上。
7
鐘淵曹達台南工場開始製造燒碱。(1945年1月因美軍空襲停工,設備疎開至嘉義)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製成豬皮36萬張、鞋子50餘萬雙,供應軍需。
1945
台灣葡萄糖株式會社成立;戰後改為台灣葡萄糖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精製葡萄糖及固形葡萄糖,原料是台灣本地樹薯及番薯澱粉。
武田製藥利用自日本引進的舊設備開始生產酒石酸、葡萄糖、奎寧、維他命B1等。
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派員接收日產;台灣工礦公司接收台灣花王有機株式會社。
1946
原台灣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接收改組為中油公司新竹研究所,1954年11月撤銷,研究所原址改組經濟部聯合工業所。
信東製藥廠成立(原名信東兩合公司製藥工廠)。
1947
政府接收日本人之肥料廠,公司資本額定為舊台幣八億元;變更組織,改稱台灣肥料公司。
英籍油輪「不列顛工業號」(British Industry)載伊朗原油5800噸抵高雄。(第一艘輸入原油的油輪)
中國油輪公司永洪輪運原油1萬噸抵高雄港。(第一次本國郵輪裝運原油抵台)
中油公司接收台拓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改組為中油公司嘉義溶劑廠。
永豐商店標購省營臺灣興亞紙漿株式會社,改名永豐原造紙公司。
1948
中油嘉義溶劑廠蒸餾工場及醱酵工場重建完成,開始生產丁醇、丙酮。
義芳化工以「金義合行」為主體成立,董事長陳芳鑄。
洽發商行淘汰木製楔式壓榨機,改用山東式鋼製螺旋軸壓榨機。1951年再增設油壓式榨油機。
1950
永豐餘造紙公司正式建廠於高雄大樹久堂村(現高雄市大樹區久堂里)。
義芳化工增設50KW的直流發電機,產量擴增,由日產100%蘇打2噸提升至4噸。
年
月
事件
1940
1
大榮商事合資會社在員林街成立,主要香料及精油製造販賣,代表人蕭潭等。
1940
4
豐島工業株式會社在豐原成立,主要生產橡膠品及鞋類製造販賣,代表人黃啟書。
1940
9
日本香料株式會社購買台北松山櫻井鑄鋼所8000坪土地設立之台北工廠開工,1942年4月完成,主要生產香茅油做為肥皂香料或防臭劑。
1940
9
臺灣紙業株式會社在仁德庄成立,主要紙類製造販賣,代表人王寶珠。
1940
10
新亞香料株式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橘油及枸櫞酸製造,代表人徐坤泉。
1940
10
小川香料將大湖農場、魚池實驗農場加上員林工廠合併,正式設立小川香料株式會社。
1940
11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台北製革工場完成開工,以製造豬皮革為主。
1940
11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台北製革工場完成開工,以製造豬皮革為主。
1940
11
臺灣興亞製紙合資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和紙塵紙製造販賣,代表人李清霖。
1940
吳川、吳文統兄弟在桃園創立大東興業,製造葡萄糖、水飴、食用醋等。
1940
蔡文道與蔡戲父子創立合源製紙工業所。
1940
曾田香料將台北出張所、台北工廠與馬武督蒸餾所合併,設立台灣曾田香料有限會社。
1941
1
南邦ゴム工業株式會社在板橋街成立,主要做合成橡膠,代表人許丙丁。
1941
3
由旭電化、高砂化學、帝國人絹合同出資在新竹設立台灣有機合成株式會社。(但未建設完成,二戰就結束,僅完成製造丙酮、丁醇及酒精的醱酵工廠。)
1941
4
武田設立台灣武田藥品會社,資本額100萬。
1941
5
東石物產加工株式會社在東石成立,主要製造油類肥料,代表人林西文。
1941
8
旭電化在高雄工場開始電解工業鹽生產金屬鎂。
1941
10
新高商事有限會社在台中市成立,主要為香料原料類製造買賣,代表人巫甲。
1942
1
佳里油肥株式會社在佳里成立,主要做油類肥料的製造及買賣,代表人徐清吉。
1942
1
曾文油脂合資會社在麻豆成立,主要為油脂的製造與販賣,代表人盧添德。
1942
4
山之內製藥株式會社在台北設出張所,隔年2月升格為支店。
1942
12
陳有福在台北港町設台灣粉末生藥製造有限會社,為粉末生藥製造及生藥加工工廠。
1942
12
臺灣粉末生藥製造有限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粉末生藥製造及生藥加工,代表人陳有福。
1942
臺灣肥料株式會社在高雄設立規模最大的硫酸及過磷酸鈣製造工廠,合計約可生產6萬噸磷酸肥料。
1943
1
台灣窒素工業株式會社成立,成立者以日本窒素工業會社為主體,將日本舊設備移到中和準備製造氮肥,但準備中二戰就結束,戰後由台肥公司接收。
1943
5
花王成立台灣花王有機株式會社,資金日幣200萬圓,11月舉行台灣花王有機(株)試車典禮。
1943
5
日本花王石鹹會社以資本300萬到台灣設立台灣花王有機株式會社,工廠設於台中沙路大日本製糖的舊工廠內。
1943
6
武田製藥增資50萬在台東設工廠,1944年在苗栗設製藥工場。
1943
8
東亞工業有限會社在新竹市成立,主要做紙類加工,代表人李維鄒。
1943
9
臺灣生藥加工工業有限會社在台北市成立,主要做生藥加工,代表人謝銘鐘。
1943
10
臺灣文紙工業株式會社在台南市成立,主要為臺灣文紙工業株式會社,代表人張順泉。
1943
10
合名會社東亞化學工業所在台北成立,主要生產代用固形肥皂,代表人鄭火枝。
1943
12
泉和藥行合資會社在二林街成立,主要醫藥品販賣藥草栽培,代表人洪鈴。
1943
因戰局影響,島內醫藥品供給減少,15名各地藥劑師計畫籌資19.5萬組織南方製藥株式會社,承購原由林太郎在台北東門的南日本製藥研究所,欲以島產自給方式來因應。
1943
鹽野義製藥在高雄建設處理金雞納皮的工場。
1943
1938年設立之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嘉義化學工廠獨立為臺拓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1943
鐘淵曹達在台南的工場開始生產氯氣。
1944
2
日本油脂系的台灣油脂與台南的台灣油脂工業合併,日本油脂系持股占60%以上。
1944
7
鐘淵曹達台南工場開始製造燒碱。(1945年1月因美軍空襲停工,設備疎開至嘉義)
1944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製成豬皮36萬張、鞋子50餘萬雙,供應軍需。
1945
3
台灣葡萄糖株式會社成立;戰後改為台灣葡萄糖工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精製葡萄糖及固形葡萄糖,原料是台灣本地樹薯及番薯澱粉。
1945
4
武田製藥利用自日本引進的舊設備開始生產酒石酸、葡萄糖、奎寧、維他命B1等。
1945
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派員接收日產;台灣工礦公司接收台灣花王有機株式會社。
1946
8
原台灣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接收改組為中油公司新竹研究所,1954年11月撤銷,研究所原址改組經濟部聯合工業所。
1946
11
信東製藥廠成立(原名信東兩合公司製藥工廠)。
1947
1
政府接收日本人之肥料廠,公司資本額定為舊台幣八億元;變更組織,改稱台灣肥料公司。
1947
2
英籍油輪「不列顛工業號」(British Industry)載伊朗原油5800噸抵高雄。(第一艘輸入原油的油輪)
1947
3
中國油輪公司永洪輪運原油1萬噸抵高雄港。(第一次本國郵輪裝運原油抵台)
1947
5
中油公司接收台拓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改組為中油公司嘉義溶劑廠。
1947
12
永豐商店標購省營臺灣興亞紙漿株式會社,改名永豐原造紙公司。
1948
1
中油嘉義溶劑廠蒸餾工場及醱酵工場重建完成,開始生產丁醇、丙酮。
1948
5
義芳化工以「金義合行」為主體成立,董事長陳芳鑄。
1948
洽發商行淘汰木製楔式壓榨機,改用山東式鋼製螺旋軸壓榨機。1951年再增設油壓式榨油機。
1950
2
永豐餘造紙公司正式建廠於高雄大樹久堂村(現高雄市大樹區久堂里)。
1950
義芳化工增設50KW的直流發電機,產量擴增,由日產100%蘇打2噸提升至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