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事件
1922
7
總督府實施酒專賣制度(啤酒1933年才列入專賣;工業酒精不列入專賣)。
9
三共在新營設立關係會社台灣生藥株式會社,資本額50萬,栽培古柯樹及粗製古柯鹹供應母會社。
1923
嘉義製酒與東洋製糖合併,成為東洋製糖的南靖酒精工廠。
12
台灣兩大肥料工廠東亞肥料與臺灣肥料合併,社名仍稱臺灣肥料株式會社,且仍是大日本人造肥料旁系會社。
台灣總督府對生產碱灰的補助停止,臺灣肥料會社因此停止生產碱灰。
1924
日本人多木龍二在高雄前金成立多木合名會社,以5萬圓資本製造調和肥料及石灰。
何義與大哥何傳、二哥何永合作以父親之名創立「永豐商行」,買賣米殼、肥料、砂糖、麵粉,及代理三井會社經銷的德國獅馬牌(B.A.S.F.)化學肥料。
1925
李境欉組織匿名組合,以100萬資本在台北永樂町成立調和肥料製造工場。
1926
台南蘇曰明與朋友合資創立長光商會,製造長光石鹹。
1927
3
武田製藥到嘉義設立藥草園栽培古柯。
4
杉原肥料店主杉原左一在高雄新濱町設調和肥料工場,產量可達368.8萬圓。
台南製糖債務整理,改組為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1928
2
高砂香料取得在宜蘭太平山檜材砍伐地抽出檜油的1年許可。
1931
帝國酸素株式會社在臺灣設立台北工場,為生產氧氣的第二個工廠。
1932
張國周在台南白金町開設資生堂中西藥局,張國周強胃散即為其自行研製成藥。
1933
小川香料派遣社員到台灣6個月,實驗萃取秀英、茉莉及槴子花油。
大川平三郎創立台灣紙業株式會社,本社在宜蘭羅東。1935年3月設立規模更大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1936年台灣紙業株式會社與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合併,台灣紙業成為台灣興業的二結工廠。
11
台灣總督府糖業試驗所在現台南生產路正式開所。
1934
高砂香料向專賣局提出台灣設廠申請,選擇台北大安新建工廠,1935年5月台北工場舉行落成儀式
8
永豐商行變更組織,改稱永豐商店株式會社。
1935
武田製藥在臺東設大武農園種植金雞納。1939年11月擴及關山農園、竹山農園等,生產金雞納樹皮。
鹽野義製藥開設台北駐在所。
台灣電化株式會社成立。
1936
6
鹽野義製藥在高雄山區設農場開始栽培金雞納,並設高雄出張所。
東光興業株式會社在高雄工場開始生產高壓氧。
小川香料到台灣香茅油主產地開設大湖農場。
台北大稻埕鄭松溪、李義人等以20萬資本合組新興製藥株式會社,製造西藥及漢藥並販賣進口藥品。
鹽野香料到台灣視察,選定柑橘重要產地竹東設廠。
1937
台灣電化株式會社電石製品開始供應市場。
5
設在台北三重的中山太陽堂開工試製,用當地盛產的秀英、茉莉等香花為原料,製品送回大阪本店。
曾田香料在三重購買千坪土地建設秀英花精油抽出工場。
1938
台灣紙漿株式會社召開創立總會。
合資會社萬美商店在台北成立,主要生產蠟燭,代表人邵石城。
鹽水港製糖增資3000萬投資設立子會社鹽水港紙漿。
小川香料在南投魚池設立實驗農場,並選定椪柑主產地之一的員林建設橘油工場,6月開始生產。
花王成立台北出張所,1940年3月關閉。1941年5月成立台灣花王有限株式會社,資金日幣5萬圓。
高砂香料將本社從東京移到台北。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由台灣拓殖株式會社、日本水產株式會社及各州畜產會共同合資500萬成立。
1939
1
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成立。
株式會社水記號在台北成立,主要做肥皂蠟燭的製造與販賣,代表人李水土。
三泰肥成素株式會社在台中市成立,主要做肥成素製造販賣,代表人林通。
以苗栗業者為中心合組的台灣香料會社開始營業,1940年5月進一步吸收台灣香料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社長為台灣香料的林益隆。
日產系日本油脂與東光石鹹合作,另設臺灣油脂株式會社,成為日產系統的會社。1940年1月正式生產。
東洋電化工業株式會社在花蓮成立,由拓南興業與東邦電力共同投資。
高砂香料更名為高砂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新興窒素工業株式會社成立,工廠設在花蓮港,使用有機合成方法製造尿素樹脂,是當年極新的肥料工廠。
10
南日本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油日本曹達、台灣拓殖、南日本鹽業共同投資設立,工場設在高雄。
臺灣香料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在苗栗街成立,主要香料製造販賣,代表人林銘漢。
永豐商店在高雄設立蔗板工廠。(戰後成為永豐一廠,改製包裝紙)
鹽野香料配合軍事需要,在八仙山採取檜油。
年
月
事件
1922
7
總督府實施酒專賣制度(啤酒1933年才列入專賣;工業酒精不列入專賣)。
1922
9
三共在新營設立關係會社台灣生藥株式會社,資本額50萬,栽培古柯樹及粗製古柯鹹供應母會社。
1923
7
嘉義製酒與東洋製糖合併,成為東洋製糖的南靖酒精工廠。
1923
12
台灣兩大肥料工廠東亞肥料與臺灣肥料合併,社名仍稱臺灣肥料株式會社,且仍是大日本人造肥料旁系會社。
1923
台灣總督府對生產碱灰的補助停止,臺灣肥料會社因此停止生產碱灰。
1924
9
日本人多木龍二在高雄前金成立多木合名會社,以5萬圓資本製造調和肥料及石灰。
1924
何義與大哥何傳、二哥何永合作以父親之名創立「永豐商行」,買賣米殼、肥料、砂糖、麵粉,及代理三井會社經銷的德國獅馬牌(B.A.S.F.)化學肥料。
1925
李境欉組織匿名組合,以100萬資本在台北永樂町成立調和肥料製造工場。
1926
台南蘇曰明與朋友合資創立長光商會,製造長光石鹹。
1927
3
武田製藥到嘉義設立藥草園栽培古柯。
1927
4
杉原肥料店主杉原左一在高雄新濱町設調和肥料工場,產量可達368.8萬圓。
1927
9
台南製糖債務整理,改組為昭和製糖株式會社。
1928
2
高砂香料取得在宜蘭太平山檜材砍伐地抽出檜油的1年許可。
1931
3
帝國酸素株式會社在臺灣設立台北工場,為生產氧氣的第二個工廠。
1932
7
張國周在台南白金町開設資生堂中西藥局,張國周強胃散即為其自行研製成藥。
1933
4
小川香料派遣社員到台灣6個月,實驗萃取秀英、茉莉及槴子花油。
1933
7
大川平三郎創立台灣紙業株式會社,本社在宜蘭羅東。1935年3月設立規模更大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1936年台灣紙業株式會社與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合併,台灣紙業成為台灣興業的二結工廠。
1933
11
台灣總督府糖業試驗所在現台南生產路正式開所。
1934
3
高砂香料向專賣局提出台灣設廠申請,選擇台北大安新建工廠,1935年5月台北工場舉行落成儀式
1934
8
永豐商行變更組織,改稱永豐商店株式會社。
1935
11
武田製藥在臺東設大武農園種植金雞納。1939年11月擴及關山農園、竹山農園等,生產金雞納樹皮。
1935
鹽野義製藥開設台北駐在所。
1935
台灣電化株式會社成立。
1936
6
鹽野義製藥在高雄山區設農場開始栽培金雞納,並設高雄出張所。
1936
8
東光興業株式會社在高雄工場開始生產高壓氧。
1936
12
小川香料到台灣香茅油主產地開設大湖農場。
1936
台北大稻埕鄭松溪、李義人等以20萬資本合組新興製藥株式會社,製造西藥及漢藥並販賣進口藥品。
1936
鹽野香料到台灣視察,選定柑橘重要產地竹東設廠。
1937
4
台灣電化株式會社電石製品開始供應市場。
1937
5
設在台北三重的中山太陽堂開工試製,用當地盛產的秀英、茉莉等香花為原料,製品送回大阪本店。
1937
曾田香料在三重購買千坪土地建設秀英花精油抽出工場。
1938
2
台灣紙漿株式會社召開創立總會。
1938
3
合資會社萬美商店在台北成立,主要生產蠟燭,代表人邵石城。
1938
5
鹽水港製糖增資3000萬投資設立子會社鹽水港紙漿。
1938
5
小川香料在南投魚池設立實驗農場,並選定椪柑主產地之一的員林建設橘油工場,6月開始生產。
1938
6
花王成立台北出張所,1940年3月關閉。1941年5月成立台灣花王有限株式會社,資金日幣5萬圓。
1938
7
高砂香料將本社從東京移到台北。
1938
臺灣畜產興業株式會社由台灣拓殖株式會社、日本水產株式會社及各州畜產會共同合資500萬成立。
1939
1
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成立。
1939
3
株式會社水記號在台北成立,主要做肥皂蠟燭的製造與販賣,代表人李水土。
1939
3
三泰肥成素株式會社在台中市成立,主要做肥成素製造販賣,代表人林通。
1939
5
以苗栗業者為中心合組的台灣香料會社開始營業,1940年5月進一步吸收台灣香料化學工業株式會社,社長為台灣香料的林益隆。
1939
6
日產系日本油脂與東光石鹹合作,另設臺灣油脂株式會社,成為日產系統的會社。1940年1月正式生產。
1939
6
東洋電化工業株式會社在花蓮成立,由拓南興業與東邦電力共同投資。
1939
6
日產系日本油脂與東光石鹹合作,另設臺灣油脂株式會社,成為日產系統的會社。1940年1月正式生產。
1939
7
高砂香料更名為高砂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1939
8
新興窒素工業株式會社成立,工廠設在花蓮港,使用有機合成方法製造尿素樹脂,是當年極新的肥料工廠。
1939
10
南日本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油日本曹達、台灣拓殖、南日本鹽業共同投資設立,工場設在高雄。
1939
12
臺灣香料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在苗栗街成立,主要香料製造販賣,代表人林銘漢。
1939
永豐商店在高雄設立蔗板工廠。(戰後成為永豐一廠,改製包裝紙)
1939
鹽野香料配合軍事需要,在八仙山採取檜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