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昌化工

  信昌化工是由台灣水泥與中國石油化學開發共同合作成立,原先中石化欲自行蓋廠生產苯酚,但當時中石化已經申請民營化,民營化計畫裡民間資本需要佔60%,因此中石化只能佔40%,勢必得要再找其他民間資本合作。當時台泥正好想要踏入石化業而徵詢工研院化工所,因而被建議可與中石化合作蓋廠。但由於台泥的生產與石化產品沒有關係,只有資金沒有技術,因此中石化起初是消極且否決台泥提出的合作案。直到台泥辜振甫董事長請中石化董世芬董事長的師父-李國鼎部長出面說項,此合作案才正式談妥成立。合作案規定董事長與管理副總由台泥指派,總經理與技術副總由中石化指派。

 

  信昌化工最為人所注意的,就是對於生產設備的去瓶頸工程。一開始投入酚系列產品時,國內市場規模總需求量只有5萬公噸左右,而酚、丙酮、VPA等產品,全部均為進口產品所壟斷。信昌化工投產之後,以低廉的價格供應國內市場,迫使需要運費成本的國外廠商,在2年內先後退出台灣市場,不過信昌化工也因此面臨嚴重虧損。為弭平虧損,在無法建立新廠的情況下,使用去瓶頸工程讓產能提升就成為信昌化工主要發展的項目。信昌化工以原有中石化的技術班底,在AN、醋酸、CPL等工廠均有豐富的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一連串的工廠改造。

 


出處:

1.陳芃整輯,《台灣化工史第四篇:台灣化學工業研發史》,臺北市:臺灣化學工程學會,2013年5月,頁262-267。

2.陳顯彰策劃、高淑媛主撰,《台灣化工史第六篇:化工界耆老口述訪問記錄》,臺北市:臺灣化學工程學會,2013年5月,頁75-90

 

深層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