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臺灣進口天然橡膠生輪胎、雨鞋,是1940年由日本旭橡膠在南港設立、二戰時專門生產軍用橡膠布鞋、雨鞋及腳踏車胎的臺灣護膜株式會社。二戰結束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組為國營的臺灣工礦公司南港橡膠廠。

 

  臺灣用石化原料生產人造橡膠是1973年設立的臺灣合成橡膠。人造橡膠的出發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天然橡膠缺乏時研究出來的。戰後隨著石化工業的進展,各種人造橡膠不斷的發展,不僅大量增補天然橡膠生產的不足,且因其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獨特的化學性質,更可以應付人類科技進步所需要的特殊橡膠原料要求。臺灣橡膠生產SBR(苯乙烯-丁二烯橡膠)、BR(丁二烯橡膠)、TPE(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等,仍是目前國內主要廠商;合成橡膠乳液廠則是南帝化工為主,生產NBR (丙烯晴-丁二烯橡膠)。

 

  人造橡膠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獨特的化學性質,可製成輪胎、橡膠工業製品、合成橡膠、橡膠機械設備等產品皆展現輝煌的成績,具有密封、減震等等功用。臺灣的橡膠下游製品廠商的競爭力在於產品品質與精密度高,水平分工及垂直整合程度非常完整,形成一個綿密的供應鏈支援網路,尤其在製程最適化的掌握以及產線調度的彈性,更是他國無法完全仿效的。

 


出處:

1. 謝俊雄、徐英傑主編《臺灣現代化學工業史—發展期(1951-1985)》,臺北市:臺灣化工學會,2012年11月,頁659-675。

2. 邱政文〈轉型蛻變中的石化:塑橡膠新材料–發展趨勢與商機〉,《科學發展》531(2017年3月),頁24-30。

 

深層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