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農集團

  興農集團創辦人楊天發在1955年合夥創立「興農化學工廠」。「興農」一詞的由來是楊天發9歲時,台中大雅的橫山村有一個「興農倡和會」,當時還是日治,產業以農業為主的時代,楊天發的父親是佃農,向大地主承租土地來種田。「興農」這兩個字在楊天發的心裡引起強烈的共鳴,下定決心要振興農業,服務農民,透過農作物的豐收改善農民生活,這樣的念頭也成為興農創立以來的一個理想。

 

  興農早期主要是代理代銷國外知名品牌的農藥,最一開始代理的是拜耳(Bayer)的巴拉松(Parathion),興農和拜耳的合作關係維持五十年之久,拜耳的產品在台灣只交給興農代銷代售。拜耳對於指導配方的用心,讓興農在台灣業界甚至在政府都有領導地位。拜耳反對興農作合成製造農藥,但興農為與孟山都、ICI競爭,不得已開始農藥的合成生產,因此興農在發展合成農藥時都會避開拜耳的藥不做。興農是台灣私人農藥廠最早開始合成農藥的一家,合成技術,除自己摸索之外,也會透過與清華、東海、朝陽等校的老師產學合作,共同研發技術。

 

  興農以農用化學品起家,後來陸續跨多種產業,現職棒富邦悍將的前身興農牛也曾是其轉投資企業之一,是台灣最大的農藥公司。興農農藥的研發是由化學事業群負責,化學事業群除合成農藥原體及其中間體之外,也合成精密化學品,另有塑膠廠、泥品廠和食品廠等。

 

擷取自興農企業網站     擷取自興農企業網站

 

※圖為興農企業商標及早期民豐牌農藥廣告。(來源:興農60週年特刊 http://www.sinon.com.tw/60th/60th-20160420.pdf)


出處:

1. 陳顯彰策劃、高淑媛主撰,《臺灣化工史第六篇:化工界耆老口述訪問記錄》,臺北市:臺灣化工學會,2013年5月,頁183-198。

2. 陳芃整輯,《臺灣化工史第四篇:臺灣化學工業研發史》,臺北市:臺灣化工學會,2013年5月,頁346-350。

深層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