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史

  建築物、車輛、傢俱有豐富色彩必需靠油漆、塗料及顏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塗料、染料及顏料提供外觀的美化之外,也提供產品本身的保護,並有抗靜電、隔熱、防蝕等附加價值。傳統以植物油及天然樹脂為原料,故稱為「油漆」,隨著科技進步,現今大多以人造樹脂為原料,乃統稱為「塗料」,原料漸漸由臺灣生產取代進口,並且屬於精細化工產品,是化學工業中的一個重要行業。

 

  臺灣1916年由廖煌氏首先在屏東創立台灣化學工業所,從事油漆製造,這是最早歷史紀錄;嗣後又有接昌工業所在1925年於臺南成立,都屬於傳統油漆業。萌芽初期產品品質不高,當時油漆大部份從日本進口。

 

  戰後因日本進口困難而開始正式發展,原本日本人經營的工廠由政府接收後,改組隸屬省營工礦公司松山油漆廠和銅鑼分廠;民營油漆廠、英國有名的ICI集團亦進入臺灣;1950年代有工廠日漸增加,品質也逐漸提升,1960年代政府曾管制塗料進口,油漆工業成長相當快速。1970年代十大建設陸續展開、房地產景氣看好,對塗料油漆產品之需求更為殷切,1979年至1986年成長率均在10個百分點以上,促成我國塗料油漆業步入興盛階段,一些主要大廠產能擴大,與國外名廠合作引進技術改善品質,如永記造漆、永光化學及柏林油漆等的經驗,如果要保持業界領先地位,投入研發的資金、人力相當可觀。

 


出處:謝俊雄、徐英傑主編《臺灣化工史第二篇:臺灣現代化學工業史—發展期(1951-1985)──石化工業的興起與傳統化工業的成長》,臺北市:臺灣化工學會,2012年11月,頁587-611。

深層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