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井一雄

【魚藤與滴了死殺蟲粉】

 

  魚藤是一種植物,很早就被當地住民用來毒魚、防治蔬菜害蟲,運用現代化學分析研究魚藤的第一人,是來臺任職的日本人永井一雄。永井一雄(1873-1923年東京大震災時失蹤),東京帝大畢業,1901年出任總督府技師赴臺,看到臺灣民間慣用的毒魚植物魚藤,乃展開檢索研究工作,將分析出結晶成分,用閩南語發音命名為Rotenon,1902年公開發表。[1]其後有不少人繼續研究,原產於南洋群島之植物,遂一躍成為世界重要殺蟲劑原料,魚藤之栽培亦成為南洋群島之新興事業。臺灣自1924年開始栽培,1934年中央研究所農業部大量推廣種植,出口魚藤根及粉末到日本等地,臺灣亦設有7家加工廠,1943年栽培面積近2000公頃,一躍為重要特產之一,以中部地區成績佳。二戰結束後,臺糖公司臺中糖廠修復1941年所設加工廠,繼續生產,並改名為滴了死殺蟲粉,加以推廣。[2]

 

  永井一雄因為有機會到臺灣任職,並重視這塊土地上植物資源的價值而投入研究。臺灣的植物資源屬熱帶及亞熱帶,與溫帶不同,而早期的工業化國家都位於溫帶,這是日本的相關研究可以領先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片摘自鍾明哲、楊智凱著《台灣民族植物圖鑑》

 


[1]都築洋次郎、山下愛子〈ロテノーンの研究史と發見者永井一雄の事蹟〉,《科學史研究》35(1955年7月),頁10-18。

[2]陳德能、胡慶永、鄧慧卿〈臺灣之魚藤 Ⅰ栽培方法〉,《臺灣糖業季刊》2:1(1948年10月),頁140-142;157;〈臺中糖廠之蒂利斯工場〉,《臺糖通訊》1:19(1947年11月),頁20。

深層閱讀推薦